來源:農民日報
2024-05-25 16:04:05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揭示水稻十萬年連續演化史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揭示水稻十萬年連續演化史
來源:農民日報
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姚媛)水稻是什么時候開始被人類采集利用?從野生到馴化的過程是怎樣的?在過去一個多世紀,水稻起源一直是充滿爭議的話題。5月24日,中國科學家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的上山文化遺址區中,水稻從野生到馴化長達10萬年的連續演化歷史,顯示出水稻與氣候、人類活動和文化發展之間復雜的關系。研究表明,東亞稻作農業與西亞兩河流域麥作農業的起源在時間上是同步的。這項研究進一步確認了我國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農業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這是一次科學的突破,更是一次文明的啟示?!敝袊茖W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底青云表示。該研究成果得到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這一創新性發現對人類與水稻協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貢獻,對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農業文明的起源有著深遠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河姆渡遺址、上山遺址以及長江中下游許多遺址水稻考古證據的發現,國際學術界開始認同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是世界水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呂厚遠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緊密合作,將地質與考古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最前沿的高精度光釋光測年、植硅體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
研究表明,早在約10萬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經在長江下游地區分布,為后來的水稻利用、馴化提供了條件;大約在2.4萬年前,氣候開始進入寒冷的盛冰期,促使人類開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表明人類為適應寒冷的氣候變化,探索新的食物來源;大約1.3萬年前,人類有意或無意地對野生稻進行馴化前的栽培,開啟了稻作農業起源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大約1.1萬年前,馴化水稻中植硅體比例迅速增加并達到馴化閾值,標志著東亞稻作農業的起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