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5-25 16:04:05
原標題:以多種舉措激活鄉村人才引擎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以多種舉措激活鄉村人才引擎
來源:農民日報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壯大鄉村人才隊伍。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只有激活鄉村的人才資源,才能為鄉村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面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人才流失等問題,如何激活鄉村的人才引擎,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優化政策,確保人才“引得來”
制定人才引進政策。一是明確引進目標。根據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資源稟賦、人才結構等因素,確定引進的重點領域和人才類型。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資和福利待遇,涵蓋社會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確保引進人才的生活質量,以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穩定感。為創業人才提供創業資金、場地和專業指導等支持,降低創業成本和風險。三是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鄉村的發展成果和美好前景,展示引進人才在鄉村發展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經驗,讓更多人了解鄉村的潛力和機會,從而吸引更多人才關注和參與。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一是職業發展激勵。為鄉村人才設定明確的晉升通道和職業發展路徑,讓他們看到在鄉村發展的廣闊前景。定期為鄉村人才提供各類培訓和學習機會,幫助他們提升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為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榮譽和表彰激勵。設立鄉村人才貢獻獎、科技創新獎等榮譽獎項,對在鄉村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表彰和獎勵,并且納入后備干部人才庫,優先獲得項目開發、資金資源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參與和決策激勵。鼓勵鄉村人才積極參與鄉村發展規劃、項目決策等過程,提高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重視鄉村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他們的關切和需求,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創新機制,確保人才“沉得下”
如何讓城市優秀人才、優勢資源有效下沉,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關鍵在于拓寬下沉渠道和搭建用才平臺,鼓勵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常態化、組團式下沉鄉村一線,讓他們在鄉村這片熱土上實現自我價值。
實施“柔性引才”策略。一是建立兼職與顧問制度。城市人才可以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擔任鄉村振興兼職顧問,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鄉村建設“把脈問診”,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這種方式既可以確保人才資源有效下沉到鄉村振興一線,又可以避免對人才原單位造成負擔。二是組織短期服務與交流。組織專家學者到鄉村送服務、送技能,如開展專題培訓、技術指導等,這種短期、集中的服務方式,可以迅速找準癥結,破解難題。三是創建鄉村驛站或工作基地。做強人才驛站,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前來駐點工作,為鄉村振興引入“智慧大腦”,這種方式可以確保各類人才下沉鄉村有渠道、有平臺,推動各類人才、項目、資源下沉鄉村。
激勵更多鄉村本土人才回流。一是鎖定回引對象。建立駐外工作站,加強與在外人才的聯系與溝通,通過發布公眾號文章、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大力宣傳家鄉的發展需求、招商引才政策及產業項目規劃,吸引和鼓勵在外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反哺故土,打造既熟悉本土環境又具備帶動能力的本土人才隊伍。二是創新回流模式。持續實施定培計劃,結合三支一扶、志愿者、特崗教師等基層服務項目,引導更多本土人才學成返鄉服務,從源頭上為鄉村振興提供長效人才支撐。三是營造人才發展環境。支持涉農企業加大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投入,鼓勵和支持鄉村本土人才回流鄉村創業發展,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等方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發展空間。
強化管理,確保人才“留得住”
重視人才引進與下沉的同時,鄉村地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創造珍惜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在人才管理上做文章,在人才服務上花心思,培養尊才、愛才、留才意識。
健全人才管理機制。一是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積極探索鄉土人才、高素質農民評價機制,根據鄉村發展需要和崗位特點,制定科學的人才認定評價標準,包括專業能力、實踐經驗、創新能力等,建立以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二是建立人才分類培養機制。積極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大力培養產業發展人才、基層善治人才、公共服務人才,完善符合鄉村人才特點的分類培養機制,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良好條件。三是加強人才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人才數據進行整合共享、深度利用,形成運維規范、信息敏銳的鄉村人才管理體系,讓鄉村產業與人才實現智能匹配、精準對接。
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一是建立全面的人才服務體系。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資源,形成全面的人才服務網絡,圍繞鄉村人才的需求,提供政策咨詢、培訓指導、融資支持等一站式服務。二是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效率,讓鄉村人才能夠便捷地獲得所需服務,推行“互聯網+人才服務”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咨詢、申報、審批等服務功能。三是提供個性化服務。根據鄉村人才的不同需求和發展階段,提供個性化服務方案。例如,針對青年創業人才,提供創業培訓、融資支持、市場推廣等服務;針對鄉村教育人才,提供教育資源、教學培訓等支持。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邑市委黨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