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民間藝術......2021年山東鄉村文化振興“成績單”來了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2-01-06 19:30:01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6日訊 2021年以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科學謀劃,認真部署,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全省鄉村文化和旅游實現繁榮發展。

8家“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62家“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省文旅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書房和鄉村書房建設的意見》,在現有公共圖書館提供閱讀服務的基礎上,以財政投入帶動社會力量參與,推進城市書房和鄉村書房建設,逐步實現閱讀便捷化、均等化、社會化,截至11月底,全省建成城鄉書房360余家;印發《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創建工程實施方案》,自2021年起實施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創建工程,用典型引路的方式以點帶面,帶動實現全省鄉村文化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注重發揮民間文化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促進優秀民間文化藝術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生活、融入產業。山東省8家單位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62家單位被省文旅廳命名為2021-2023年度“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傳承紅色基因 革命紀念場館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山東認真總結歌劇《沂蒙山》精品打造經驗,繼續推動紅色主題文藝創作。將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納入《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規劃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帶和紅色旅游精品景區,創造性開展“8個100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其中,100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超過一半在縣級甚至鄉鎮、村紀念館、博物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革命紀念場館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和“網紅打卡地”。遴選100處革命舊址和27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向全省推介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場所,讓革命文物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革命舊址參觀熱度提升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積極配合省人大制定《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

“2020-2021年度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累計開展3785類(項)

省文旅廳精準聚焦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公共文化陣地作用,積極搭建“五個大家”群眾文化活動平臺,結合全國“村晚”新春大聯歡活動,創新服務方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

按照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總體方案安排,圍繞建黨100周年部署開展群眾文化領域重點活動,包括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新創群眾文藝作品匯演、“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合唱集中展演、“群星璀璨”山東省群眾文化美術作品展、“大家演”全省廣場舞展演、“黨旗 我心中的愛”——音詩畫民族音樂會、“頌紅色經典·慶百年華誕”第十六屆全省讀書朗誦大賽、“追尋紅色足跡·重溫革命經典”——“大家演”六省十市群眾藝術展演走進臨沂系列活動。組織開展“2020-2021年度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累計開展活動3785類(項),舉辦線上線下活動約19522場次,參演莊戶劇團約2317個,受益人員約2845萬人次。僅2021年春節期間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2萬余場,參與總人數達1667萬人次。舉辦村晚活動1510場,覆蓋2945個村,參與總人數143萬人次。威海榮成大魚島村晚、煙臺市農民春晚、濱州市濱城區帝師故里村晚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和央視頻播出(全國共選播27臺村晚),《石島漁家大鼓》、《壯麗航程》、《煙臺蘋果紅》、《雙龍跪臣》等四個節目入選“我最喜愛的村晚節目人氣榜單”(全國共30個節目入選)。積極推進“智慧圖書館”、山東公共文化云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不斷加強線上公共數字文化內容更新,積極推送更多優質數字文化資源,宣傳防疫和健康知識,策劃推出群眾參與的各類線上文化互動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山東公共文化云、禮樂云等平臺進網絡直錄播,集中展示各地群眾文化活動風采,切實提升基層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大農村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創作演出力度

山東把農村題材作為重點方向,加強政策引導和創作扶持,鼓勵各級文藝單位創作推出更多反映新農村建設的優秀作品,用藝術的形式表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精神風貌。在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中,農村題材作品占到入選總數的近30%。組織對呂劇《一號村臺》進行重點新創作,以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重大民生工程為背景,生動再現灘區群眾圓百年安居夢的真實歷程,目前,完成新版劇本第六次修改。深入開展“一村一年場戲”免費送戲工程,將戲曲進鄉村納入全省鄉村振興考核,截至12月,全省各級國有文藝院團完成送戲下鄉11萬余場。

全省各地開展520余場次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山東研究制定《山東省文化生態名村名鎮管理辦法》,啟動山東省文化生態名村名鎮評選工作,挖掘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鄉村旅游重點村鎮中的非遺資源,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致富渠道、鄉村亮點,涵養文化生態,推動文化振興。同時積極搭建鄉村非遺宣傳展示展銷平臺。組織開展2021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全省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共計520余場次,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組織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和山東省非遺購物節,幫助更多非遺產品走向市場。遺產日期間,全省各地舉辦的非遺宣傳展示線上、線下活動達460余項。山東購物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省共有308家線上店鋪和1006家線下店鋪參加本屆購物節,其中非遺工坊344家,涉及非遺產品共4772種,涵蓋685個非遺項目。

加強鄉村文物保護利用 2021年來審批36項鄉村遺產

省文旅廳組織鄉土文化遺產的調查認定工作,具有重要價值的推薦申報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文物安全百日攻堅集中行動之后,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開展鄉土文化遺產的日常巡護,確保文物安全。同時持續推進實施文物保護工程,區分輕重緩急,對面臨危險的鄉村文化遺產實施搶救性保護,同時加強日常保養,做好預防性保護。逐步推動文物古跡走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活動,鼓勵引導當地群眾把保護鄉土文化遺產變為一種自發習慣。此外開展100個“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創建工作,更好地保護鄉村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推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聯合山東廣播電視臺啟動青少年“游紅色文化鄉村(美麗鄉村)講革命文物故事”作品展播。充分利用山東豐富的鄉村革命文物資源,向全省青少年進行黨史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了“山東省青少年游紅色文化鄉村,講革命文物故事”主題活動。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修繕與審批工作,2021年以來,共審批日照大朱家村遺址、聊城箍桶項張氏民居、淄博蒲家莊民俗建筑群等鄉村遺產36項。

推進鄉村旅游精品化發展 7村莊3鎮街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

山東組織開展鄉村旅游精品建設工程,做好首批山東省精品文旅小鎮及景區化村莊評選材料梳理和相關匯報,命名了35個精品文旅小鎮和284個景區化村莊。調度全省各市使用2020年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用于鄉村旅游部分情況,提報2021年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重點任務清單,重點培育文旅小鎮、鄉村旅游重點村、旅游民宿集聚區和景區化村莊。向文旅部提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旅游民宿監測點名單,組織相關點做好數據填報工作。組織7名鄉村旅游帶頭人赴浙江湖州參加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培訓班。開展“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主題年活動,相繼舉辦了槐蔭立春迎春活動、泗水清明賞花季、榮成谷雨漁民節、臺兒莊立夏游園會等節會,分會場新泰掌平洼村杏梅花節、陽信梨花會和東港茶文化節等同步舉辦,有效地挖掘各地節氣文化、漁民文化、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濟南市房干村等7個村莊和泰安市道朗鎮等3個鎮街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

全省600多個規模化發展鄉村旅游點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省文旅廳引導和鼓勵省內鄉村旅游點開展智慧化建設,充分發揮“互聯網+”思維,組織全省鄉村旅游點入駐省內旅游電商平臺,引導和支持鄉村旅游重點村率先建立網絡營銷試點,深化與攜程、阿里、途家等國內知名旅游電商合作。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鄉村旅游移動支付,鄉村旅游點的民宿、農產品等實現了網上銷售和網上支付,全省600多個規模化發展的鄉村旅游點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推動了“鄉村旅游+互聯網”的創新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李靜怡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