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客戶端
2022-07-02 16:18:07
原標題:澳媒認為:中國知識產權發展仍需提質增效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道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6月29日發表一篇名為《美中經濟競爭取決于知識產權》的文章,指出雖然中國本土出產知識產權的能力日益增強,但專注于申請數量具有誤導性。中國申請專利的增加尚未轉化為經濟競爭中的戰略優勢。全文摘編如下:
長期以來,知識產權一直是華盛頓與北京關系的痛點。
現在,中國本土出產知識產權的能力日益增強,而這正推動著美中經濟關系的演變。
國新辦4月26日舉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21)》新聞發布會。(新華社)
2021年,中國連續第三年成為世界上專利申請數最多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企業申請了約75%的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在全部6G專利中占了40%,而美國僅占35%。中國在一系列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出產知識產權的能力被認為是中國在知識出產方面超過美國的證據。
雖然中國專利申請量的顯著增長表明其創新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但專注于申請數量具有誤導性。中國申請專利的增加并不能自動轉化為與美國在經濟競爭中的戰略優勢。在全球化和全球價值鏈興起的背景下,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發揮了關鍵作用。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經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對高質量知識產權的近乎壟斷地位使其公司在全球附加值中占據了不成比例的巨大份額。美國在出產、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努力可以被認為是旨在保護其影響全球經濟的權力。
中國政府堅持不懈地走自己的創新道路來保持經濟增長,并通過提升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盡管中國政府十分清楚知識產權的質量相對于數量的重要性,但中國暫時是沒能成功地獲取附加值。2020年中國知識產權收入約為110億美元,與美國的1138億美元相差甚遠,這很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知識產權更多傾向于適應性創新,國內申請專利很多都是實用性專利。
此外,在2020年,中國只有10%左右的專利是國外授予的,而美國是29%。海外專利對于在全球價值鏈上保護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至關重要。2019年,全球最高標準的“三合一”專利——為保護同一種發明而在歐盟、日本和美國的專利局登記的一套專利——僅有較小一部分是中國申請的。像華為這樣在全球得到承認的中國企業——它在5G等新興行業建立了廣泛的知識產權組合——在缺乏高質量知識產權申請的企業環境中屬于例外。
近年來,中國的研發支出以比美國快得多的速度增長。但除非中國解決其創新政策的局限性,否則美國新生的產業政策很可能會幫助美國在未來繼續保持其對高質量知識產權的統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