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12 11:35:05
韓 振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場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為追思同胞、警鐘長鳴,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
在“痛”中反思、改變,是對災難的有力紀念。12年間,我國不斷加強防災減災投入,加大防災減災宣傳,使得基層應急能力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逐步確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成為檢驗我國應急能力的試金石。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統一指揮下,各地采取了果斷的防護舉措:啟動應急響應,加強物資調配,實施人員隔離,構筑人民防線,快速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并有序推動了復工復產和群眾生活秩序恢復,也為世界的疫情防控爭取了時間、提供了寶貴經驗。
當然,這次疫情也是一面“鏡子”,暴露出了我們在應對災情時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比如,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儲備不足,疾控監測預警和管理運行系統有待革新,疾控體系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等。這些短板和不足再一次警示我們,備戰須在平時,破除沉疴積弊,增強憂患意識,永遠都沒有完成時。必須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要持續加強隊伍建設,無論是領導干部、專業應急隊伍還是宣教隊伍,都需要提高思想站位,牢固樹立危機意識、法治意識、大局意識,不斷提升應急本領;要持續加強應急科普教育,要從學齡前開始,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生理和認知特點,開展不同層次的應急教育和演練,讓人民群眾能夠科學地應對各種災情;同時,還要繼續加大科技手段的應用,要提升運用VR、AI等新技術手段的能力和水平,為基層應急插上科技“翅膀”。
2020年5月12日,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居安思危,方能長治久安。人類無法預測下一個災難何時發生,以什么形式降臨,唯有從每一個災難中汲取教訓,穿越災難,砥礪前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盡最大努力防災減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